言传身教意思是什么(成语解读:言传身教)

时间:2024-11-14 09:46:36

“言传”一词语,最早出自“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道》)的言说。原意是,用言语传授知识、道德准则。

“身教”,出自“以身教者从”(《后汉书》)的论说。原意是;以身作则,示范于人。

汉语成语的“言传身教”思想内涵,在《论语》一书中,已记载有生动的道德实践和体验。

言传身教,既是人生观,又是方法论。

说其为人生观,是指现身说法,具有改变人、塑造人的功能和作用。

说其为方法论,是指其为改变人、塑造人上的方法和路径,以身作则。

现在,我们在解释这一成语时,好像只注重了方法论的意义,而忽略了人生观的灵魂。

言传身教,既是先觉觉后觉的人生担当,又是教学育人的灵魂工程。

言传:诲人不倦,以令人觉悟。

“言传”,是知识和心得的传授。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学而》)

其中,“文”是文化知识的言传,“行、忠、信”是德行知识的言传。

孔子在“言传”上,先是“学而不厌”,然后是“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的价值意旨,是在传授知识、心得中,启发人之自觉,觉醒其人性。

“言传”之教,非只是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在于成为灵魂的工程师。

孔子以“言传”为己任,藉由尽己所学传授于弟子,以期达致培育人才、改造社会的理想目标,而成为儒家思想的导师,儒学的先哲。

现实中,每一名教师或灵魂导师,无不是藉由“言传”而著述传播真理,传道解惑,开启人的心智,觉悟人的性命,唤醒人的良知,普及科学知识。

身教:传而实习,躬身之践行。

在先哲的思想中,认为做事先要做好人。在做人和做事的关系上,是先做人而后做事。

孔子的弟子曾参之所以要经常自省吾身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乃缘于实习、实践重于知识。为人表率,以身作则,才是最好和令人信服的道德学问传授。

在传授人生学问上,先要修诸己,改造自己,深造自得,方能要求别人,身教重于言教。向别人传授做人的道理,先要躬身实践,亲自体验。

比如在家庭教育上,孩子之所以不听父母的话,主要缘于长辈不能以身作则,而失去了话语或“言教”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家长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怎么能要求子女听话?

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而家庭的教育也不可忽略。

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父母做什么,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就在身行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就包涵这样的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好学乐学、躬身实践而成圣的人格典范,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学习和看齐追随的楷模。

这一身教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无疑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的人格表率。

言传身教:言行合一,身教为重。

身教之重于言教,要在言行合一,表里如一。

行为示范,现身说法,便是“身教”。

我们常讲的为人师表,就是要在言行上做到始终如一,德行让人信服。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后汉书》)

身教者,不仅是行为的示范,而且是人格的感动。行胜于言,身先表率则人易思齐而跟从。

“言传”易,而“身教”难。

在领导和管理工作上,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就是无声的命令。

做好领导和管理工作,既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又要发挥人格魅力的影响。

自己先做好人的表率本身, 自会形成示范引导、人格感染的力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舝》)

人有崇高的人格和德行,自能感召而带动人,令人看齐追随。

不必言教而人自效仿、跟从,见贤思齐,“景行行止”,便是“身教”的价值精髓。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

君子庸言之信,莫不可以为天下则;庸行之谨,莫不可以为天下法。

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看来:

“唯天下至诚,极乎诚而无妄,故理无不辨而经以正,情无不通而纶以合,尽于己而为天下法焉,则天下之大经皆其所经纶矣。”(《船山遗书·四书训义·中庸》)

圣贤心性至诚,道明而心正,情通而理得,尽性致命而以身作则,自能为天下法则,成为人格的偶像和楷模。

相关推荐

林场如何征税2024-12-27

如何货款回收2024-12-27

上诉如何翻案2024-12-27

如何上级复函2024-12-27

风险如何承担2024-12-27

律师如何条件2024-12-27

宾馆如何审批2024-12-27

酒吧如何分红2024-12-27

如何民事调解2024-12-27

证照如何注销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