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反
逆反是孩子青春期常见的问题,也是家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关系恶化
曾经非常依恋父母的孩子,在青春期,会抵触与父母的肢体接触,摸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这样的孩子常常带有攻击性、批判性,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觉得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是孩子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只不过是用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
双向性
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他们有时持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这个时期的孩子,勤奋的同时又懒惰,遵守纪律的同时又破坏纪律,他们会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找寻快乐。然而,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是破坏性还是创造性,孩子都充满激情。
追求神秘主义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变得“神神秘秘”,喜欢看侦探类、诡异类等影片。而孩子追求神秘的背后是对世界好奇,他们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在追求神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孩子们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有的家长会提出疑问:“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对事情非黑即白,而且情绪、认知各个方面都不太稳定,是不是表示心理健康程度不高呢?”其实并不是这样,心理学反倒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显得太正常,这恰恰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
从某种角度来说,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逆反,要折腾一些事情。如果孩子的青春期没有逆反,那么他可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变本加厉地呈现青春期应该呈现的问题,比如中年危机,一个经历过青春期逆反的人,是不太会出现中年危机的。当然这不包括过度极端的情况。
那么,家长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别担心,跟小编一起学习下面这四个技巧吧↓
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10岁前,父母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但孩子12岁之后,如果家长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要求孩子什么都听自己的,就极其糟糕。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权威的角色,多和孩子进行询问式沟通:“我不太知道你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我怎么帮助你?详细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既然孩子不想再当“孩子”了,家长们就要做出行动:慢慢从家长的角色中“隐退”。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时看起来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如果家长采取检查书包、偷看微信、日记等方法,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放弃成长的权利成为巨婴;另一种是选择反抗,因为孩子觉得如果自己不能“挫败”父母,自己就长不大,很多孩子逃学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反抗父母。
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家长对孩子尊重、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家长对孩子保持兴趣、好奇,就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如果家长一直持有价值判断、好恶的态度,孩子跟你在一起时就会觉得不舒服。
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藏起来,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自我判断力与鉴别力,无法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在为别人而活的意识。
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家长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比如,孩子游戏打得很好,家长要说:“爸爸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我?”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但当家长慢慢表现出对游戏感兴趣时,孩子也会慢慢对游戏失去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家长分离的空间,如果家长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当然,游戏成瘾的孩子除外。
不要马上驳斥孩子
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吗?能告诉我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什么呢?”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直接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处于青春期的他反而会坚持。
当家长坐下来倾听孩子计划的时候,孩子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家长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他不一定要实施,如果家长直接驳斥他的想法,他反而一定要去实施。对于青春期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
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去实现它,而是要看家长的反应,看家长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