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小作文”再现。
3月31日,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有消息称,2025年3月30日,证监会突然发布《关于优化证券市场休市安排的通知》,宣布自4月起对A股交易时间及节假日休市规则进行重大调整,全天交易时间缩短30分钟。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此为虚假消息。
近年来,各类影响市场的虚假谣言和“小作文”层出不穷,同时随着自媒体、直播等快速兴起,进一步加快了谣言传播发酵的速度,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此,监管部门持续保持严打态势,仅去年6月以来,证监会“亲自下场”辟谣的情形就已有过多次。
2024年6月,有自媒体称“转融通疯狂报复,难怪市场持续下跌,转融通(6月12日)一天新增近1.7亿股”。随后,证监会辟谣,6月12日转融券出借数量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指数成分股半年度调整导致转融券“还旧借新”,即收回被调出成分股等存量出借股份,同时出借新纳入的成分股等。自媒体引用个别交易日新增出借数据,忽略了存量收回、余额减少的情况。从数据来看,6月11日、12日两天转融券余量实际累计净减少4.6亿股。
2024年12月,网上流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66家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还有多家公司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对此证监会明确,相关媒体报道指出的66家可能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ST的公司,并不意味着都会退市,这些公司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化解退市风险。此外,ST是指其他风险警示,主要是为了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规范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公司并不会因此直接退市,整改合格后就可以申请撤销ST。请广大投资者多从法定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防止被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所误导。对不负责任、严重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媒体,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依规问责处理。
2025年1月2日,也是今年第一个交易日,又有市场传言,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日之前释放全部利空,以及保险公司大额赎回公募基金。当日收盘,三大股指均收跌。盘后,证监会回应,上述信息都是谣言。证监会已关注到相关虚假信息,已布置依法追查消息来源,并将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持续净化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
此外,去年底,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开的金融市场投资者座谈会上,有机构也建议,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应从重打击资本市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小作文”,不给“小作文”留藏身之地。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股市“小作文”主要有加概念、蹭热点、凑利好、群广告、大V吹、产业链、假消息7种形式。比如,利用粉丝对大V的信任,通过股吧、雪球、抖音等平台吹票,或者故意散播个股或行业或政策的虚假消息,甚至不惜P图行骗。
“资本市场是信息和信心的市场,不法分子利用‘小作文’传播股市虚假信息,往往是出于制造恐慌或谋取私利的目的,由此造成的市场波动往往会使得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有法律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及时惩治相关行为,依法处置相关账号和人员,对资本市场谣言保持“零容忍”,释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坚决态度;另一方面,也要有效防范、“追根溯源”,通过摸清摸透这些违法传播现象背后的利益链条,实现精准打击,提升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今年“3·15”期间,据央视新闻报道,证监会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通过监测、甄别、处置、警示、投教等全链条联动,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近段时间,公安机关先后查处编造传播“机构举报游资”“摩根大通研报”“转融通数据造假”等谣言的责任人。
据悉,目前证监会已把整治股市虚假信息作为规范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改善市场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打早、打疼、打重点,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下大力气进行整治。
编辑:樊美玲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