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携手15所高校,开启“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

时间:2025-04-02 17:01:00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宋泽宇

4月2日,“古籍薪火 十校相传——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启动。

湖北历史文献资源平台发布,读者可查阅数字化古籍资源

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介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自2023年11月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开展活动,这次湖北启动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联动15所高校参与,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活动。

由湖北省图书馆主导搭建的湖北历史文献资源平台同步发布,该平台整合55万条智慧图书馆的细颗粒度标引数据,通过数据库展示湖北省图书馆部分精品馆藏古籍文献资源原貌,所有上线书目均可在线阅览、一键检索,为研究人员、学者及大众读者提供一个便捷的古籍数字化文献获取渠道。

“让知识资源释放出来,成为可分享可利用的公共产品,在开放科学时代扮演重要角色。”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在当日开讲的“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历史责任”讲座中,指出了未来知识开放的方向,指出未来图书馆的意义在于,依托资源给读者提供“创造”的沃土。

四库全书的底本,亮相展览

为了丰富在校师生体验,湖北省图书馆联合武汉大学图书馆充分调动省内特色珍贵古籍资源,在活动现场特设“湖北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学术深耕展”“数字新生展”“匠心守艺展”“薪火相传展”五大主题展区。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武汉大学图书馆拿出了精品古籍馆藏进行展示,如:元明间刻本《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据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吴芹芳介绍,“这本古籍十分珍贵,为海内外孤本。”明正德九年张祥庐陵刻本《文山先生(文天祥)文集》,是四库全书的底本,“你看卷端钤有翰林院满汉朱文大方印”。明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刻蓝印本《筹海图编》十三卷,此版本现存的5部中,仅武大图书馆所藏保留有徐师曾序言。

现场,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古籍修复技艺,吸引师生参与。来自法国的研究生Camille Batard,来武汉大学交流实习,当天也在现场参与了古籍沉浸式互动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武汉大学等十五所高校协办。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