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黄浦区推进建设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的过程中,位于豫园地区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成立以来一直都是联系沟通企业、政府部门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惠群在黄金珠宝行业从业已有40余载,在他看来,建设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首先对大豫园片区提升能级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大豫园片区一直是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和资源汇集地,但过去这里的业态长期以小商品为主。与此同时,这里多年来累积了许多珠宝品牌,形成规模效应。
黄金珠宝产业具有特殊性和多重属性,黄金、珠宝、钻石产品本身又兼具消费品、资源品、投资品、珍藏品、时尚品等多元特征。在王惠群看来,虽然黄金珠宝产业在国民经济占比中不算突出,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响力却日益显著。
“在我们行业协会日常与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中,大家首先都感受到国内黄金珠宝首饰的制作工艺在不断进步,这是支撑行业发展的根基。”王惠群说,过去人们来到珠宝店,往往发现虽然每家每户的柜台里都琳琅满目,但定睛一看,不同品牌售卖的款式却千篇一律。“同质化就会催生价格内卷,品牌只有拥有自己的高附加值拳头产品,才能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老凤祥跨界黄金作品《高达》
好消息是,“百店同款”的现象正在消退。“各大品牌现在都有各自的主题,这背后是文化自信,文化正是功能区建设的基石。”王惠群说。
成立于1996年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目前对接的企业数量有240余家,会员集中在珠宝零售领域。这些行业企业对功能区建设有何期待?“商办载体、交易所、金融机构、设计和技术力量、行业人才、行业标准与监管准则……企业关注的内容不一而足,在实际推进中还须行稳致远。”王惠群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规划范围内现有存量商业空间28.7万平方米,集中在豫园商城、外滩金融中心、露香园一期等项目,未来增量商业空间可达25.3万平方米。在物理空间之外,功能区内企业、行业协会和机构的准入标准、行业准则、“负面清单”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例如,在时下颇受关注的黄金租赁、黄金回收等领域,功能区在对企业和机构进行行业指导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赋能,从而实现功能区整体的能级跃升。
原标题:《打破千篇一律!“百店同款”现象消退,国潮黄金珠宝改写行业规则》
栏目主编:唐烨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