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华南F3”硬核祭祖何以引关注?

时间:2025-04-05 15:08:00

重要的其实不是参与形式,而是对先辈的敬重以及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据大象新闻报道,近日,“华南F3”祭祖拜山引发关注,被网友称为“华南F3”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份已经开始祭祖拜山相关活动。为了祭祖拜山,他们跋山涉水,甚至用上了无人机、机器狗。祭祖拜山被他们称为一年一度的“野外生存训练”。

无人机拍摄山景寻找“太公”,机器狗驮着祭品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在“华南F3”地区,扫墓形式让人开眼,现代高科技设备频频登场,这些和香烛纸钱同框出现,自然引人关注。这不仅是人们对祭拜祖先的仪式传承,也可视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造性诠释。

↑图据潇湘晨报

之所以被网友戏称为“华南F3”,是因为这些地区多为丘陵、台地,植物生长茂盛,很多人将先辈安葬在山林之中,等到清明祭扫时刻,可能需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整个祭祖的过程,确实堪比一场荒野求生训练。

在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之下,那些陡峭的山路和茂密的丛林,丝毫阻挡不了人们祭扫的决心和信念。比如有媒体报道,由于太奶的墓位于悬崖顶上的山洞里,今年祭祖,广西武鸣的韦女士家族里的人需要背上装有水泥、砖头和水的背包,带上一壶自家酿造的酒,爬上二三十米高的悬崖,去给坟墓翻修。

现代科技的普及,给当代人的文化传承和坚守,提供了有力的助力。无人机、机器狗齐上阵,找墓地位置、抬烧猪变得省力又高效,既减少了祭祖过程中的危险和体力负担,又能有效调动家族成员的参与意愿,可谓为传统祭祖注入新的活力。

也许会有人担心,更现代、更松驰的祭扫形式,是否会破坏传统文化的严肃性,消解慎终追远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客观来说,这些新型的祭扫形式,也许不值得大张旗鼓地去夸赞和推崇,但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地进行批评。就像有网友提到的,扫完墓就地野炊,相信先辈们也愿意看到后人其乐融融的这一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对清明这样的传统节日,认知观念存在差别,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其实不是参与形式,而是对先辈的敬重以及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年轻一代愿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去参与祭祖的习俗,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所以,现代元素在传统祭拜仪式中的登场,谈不上有多么违和,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对“传承”二字的创新理解。年轻一代和已故的先辈,虽然处在不同的时空维度,形式也有所区别,但祭祖的核心,也就是对祖先的敬意和家族的团聚,这一点始终未发生改变。

就此而言,“华南F3”祭祖引发讨论背后,其实是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它说明年轻一代不再被动地接受和继承传统,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到祭祖仪式的实践和创新之中。在保留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巧妙地借助现代科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既尊重传统又适当创新,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这或许也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