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老鼠牵出国际间谍案,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

时间:2025-04-11 14:35:00

1967年10月15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检查员像往常一样工作着。突然,一阵轻微的吱吱声让工作人员警觉起来。他们打开行李箱暗格,两只小老鼠映入眼帘。

经过检疫部门的严格检测,两只老鼠身上沾染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质,且与中国西北核工业基地的放射性数据高度雷同。专家们推断,这两只老鼠所生活的地区极有可能是中国原子工业基地。

经过深入调查,携带这两只老鼠出境的是一位在中国兰州化工公司工作的外国专家,名叫乔治·瓦特。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得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为了调查乔治·瓦特的真实目的,北京市公安局负责外贸系统敌特侦查工作的张文奇前往兰州核工业基地周围走访调查。

在调查中,一位护林老人提起的一件事让他更坚定了心中的怀疑。

张文奇 北京市公安局 原侦查员:他发现林区有滴滴答答的声音,所以后来他仔细地寻找,看见一个外国人在树上那儿发报。

护林老人口中站在树上发电报的外国人正是乔治·瓦特。

就在此时,张文奇得知了一个消息,乔治·瓦特夫人已经到达香港,近期要来兰州探望乔治·瓦特,之后马上回国。在他看来,如果瓦特窃取了中国的核工业机密,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自己夫人来华探亲的机会将情报送出去。

案件重大,时间紧迫,张文奇决定直接向时任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请示。

听完了张文奇的详细汇报,杨奇清也察觉到此事的严重性,立即向上级请示。此时的张文奇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经手的这起案件竟惊动了中央。

张文奇 北京市公安局 原侦查员:我坐在沙发上都听愣了,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说话了。杨奇清部长说:“小张听见了吗?那是总理。”我说:“我听见了,我都听清楚了。”杨部长就叫我如何如何,嘱咐了我两句。

杨奇清指示,对乔治·瓦特采取守株待兔的策略。由于不清楚还有多少像瓦特这样假称专家的间谍混迹其中,张文奇和同事们决定要一网打尽,先放走瓦特夫人,以免打草惊蛇,同时控制住来北京送夫人的乔治·瓦特。

经过几天的的审讯,乔治·瓦特并未交代出有效线索,但他几次提到的一个名字引起了张文奇的警觉。他就是和瓦特一同来到兰州的德国籍专家——彼德·迪卡特。

当时,来到兰州的外国籍专家均住在友谊饭店。张文奇认为,若要寻找线索,必须从这里着手。

张文奇 北京市公安局 原侦查员:我在那院儿里来回一走就发现了问题,草地里有个贼亮贼亮的小球,是高级香烟锡纸包的小圆球,打开一看是德文写的材料。

发现这一重要线索,张文奇立刻让同事将写有情报的软纸带回北京翻译。与此同时,调查员开始对彼德·迪卡特的家进行搜查。调查员在迪卡特的家里发现36处情报,都是转给特鲁茨·封·许林德的。

张文奇决定将计就计,摸清许林德的底细。他伪装成技术专家赴兰州考察学习,并有意接近许林德。

张文奇 北京市公安局 原侦查员:喝酒,这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喝完酒了,他说话大舌头,把美国音嗷嗷地亮出来了。我说你是从美国来的吧,他慌了,反问我怎么知道的。

经过深入而细致的核查,终于揭开了这位名叫许林德的男子的真实面目。他的真实国籍是美国,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中情局特工。他曾多次潜入其他国家,悄无声息地窃取重要情报,从未失手。

1967年12月12日,许林德通过英国大使馆申请提前回国,辗转到达北京后已是深夜。许林德一落地,就被公安干警押进了检查室。

公安人员从许林德身上搜出了大量的微型胶卷和加密情报,这些情报全部是以美国特工书写情报时的特有方式书写而成,共计72页;同时,工作人员还发现了用塑料袋密封好的沾有核工业基地尘埃的手套和手帕,这些都是美国方面急需要了解到关于中国原子弹的重要情报。

至此,一场关乎国家安全的隐秘较量彻底浮出水面。

经审理,1968年3月15日,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乔治·瓦特有期徒刑三年。同时,兰州市公安局还宣布将彼德·迪卡特(西德人)立即驱逐出境。一年后,特鲁茨·封·许林德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这场暗战的胜利,不仅是新中国反间谍斗争的重要里程碑,更彰显了一个大国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意志!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