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领涨全球主要股市,南下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港股,成为今年港股上行的主要推动力。今年1月1日至4月17日,恒生指数涨幅为6.7%,最高触及24874.39点,收报21395.14点;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9.40%,收报4887.37点;国企指数一季度涨幅为8.33%,收报7897.44点。
从全球主要股市表现来看,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一枝独秀。以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为例,今年以来,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全线收跌,其中道琼斯指数跌幅为8.00%、标普500指数跌幅为10.18%,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为15.66%;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跌幅为11.63%。
从港股行业表现来看,今年1月1日至4月17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19个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行业11个,涨幅超过20%的行业7个,涨幅前三大行业分别为轻工制造、纺织服饰、美容护理,涨幅分别达53.38%、43.94%、38.70%;此外,有色金属、商贸零售、电子、农林牧渔等行业涨幅均超过20%。12个行业逆市下跌,跌幅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家用电器、电力设备、建筑装饰,跌幅分别为12.40%、10.71%、9.81%。
从港股个股表现来看,今年1月1日至4月17日,按前复权价计算,港股市场991只个股上涨,其中179只个股涨幅超过50%,57只个股涨幅超过100%,15只个股涨幅超过300%,7只个股涨幅超过700%,5只个股涨幅超过1000%,涨幅前三名个股分别为HSSP INTL、Mindtell Tech、连城科技集团、Mindtell Tech,涨幅分别达44497%、1525%、1452%。同时,港股市场1530只个股下跌,其中73只个股跌幅超过50%,7只个股跌幅超过80%,跌幅前三名分别为建鹏控股、多想云、益美国际控股,跌幅分别为93.40%、87.21%、87.12%。
港股市场龙头公司领涨大市。今年1月1日至4月17日,腾讯控股涨幅为9.83%、阿里巴巴涨幅为31.92%、小米集团涨幅为21.59%、快手涨幅为21.04%、网易涨幅为15.78%、中芯国际涨幅为44.65%、华虹半导体涨幅为66.98%、比亚迪股份涨幅为37.28%、中国联通涨幅为17.46%、中国电信涨幅为21.15%、中国银行涨幅为15.75%、交通银行涨幅为10.73%、山东黄金涨幅为90.69%、老铺黄金涨幅为222.14%、泡泡玛特涨幅为83.49%,百济神州涨幅为27.93%。
展望后市,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认为,关税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市场剧烈的波动,而投资关注的核心点是公司的长期价值。“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前投资保持相当仓位。”他认为,受益于技术进步,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更为有利的一些品种,例如,AI仍然是非常好的一个配置方向。中国科技创新优势在两点,一是优化、二是落地,就是在很多丰富的场景中应用落地。中国互联网的业态比美国更丰富,相信这个过程还会演进。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裘翔认为,港股受益于内外资的持续流入而表现亮眼,未来资金回流将围绕港股在新经济领域具备一定独占性的核心标的。随着提振内需政策不断积累和加码,港股以高端制造、AI、创新药、智能车为代表的“新核心资产”具备战略配置价值;随着一些龙头企业在港股完成两地上市后,外资对这些资产的定价力边际上增强,或成为行情启动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