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
5月16日,重庆智库暨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在渝公布《重庆“十五五”时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智库洞察报告》(下称《报告》),从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行动路径等多方面进行解读。
《报告》称,“十五五”重庆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深领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对外开放战略的践行者,有为政府的建设者,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制造业强国的探路者,本土优秀跨国公司的培育者。
《报告》指出,在宏观战略取向上,重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立足于本地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统筹开放与安全、统筹安全与发展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在中观战略取向上,是重庆积极响应国家开放战略,不断校准自身空间发展定位的进程,也是重庆与中央相关部委有效有力互动的进程,以及全市各区县有效有力参与的进程;在微观战略取向上,是落脚于企业个体,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进程,高水平开放不只是让外资企业更顺利地进入重庆市场,更在于推动渝企更加顺利、更加安全、更加舒适地“走出去”。
《报告》指出,按照现有规划,重庆“十五五”对外开放将实现“两步走”目标。其一是到“十五五”的第2年,即2027年,重庆将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内陆对外开放新体制,实现外贸进出口额8000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量合计达11.4万标箱;其二是到“十五五”收官之年,即2030年,重庆高水平内陆对外开放新体制将更加完善,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将达到85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10%以上,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量合计达14万标箱。
为实现上述目标,《报告》建议,重庆在“十五五”应通过实施“六个转变、六个形成”,以此完善对外开放新路径,具体包括——
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形成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的包容性贸易投资增长战略。
转变重规模轻质量的招商引资思路,形成以自贸区为突破口、以提升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引资新思路。
转变重“引进来”轻“走出去”的传统开放方式,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高水平开放新方式。
转变资源高度集中于主城和渝西的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渝东南、渝东北与成渝双城毗邻行政区域有机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转变过度依赖东南亚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既发挥毗邻东南亚的优势,又加强与欧美直接联系,同时开拓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转变管理体制僵化的经济管理思维,形成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为主的经济管理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