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黑土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牙克石市积极响应国家黑土地保护号召,全面启动2025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通过技术革新、政策扶持与广泛宣传,筑牢粮食安全生态根基,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为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克石市的黑土地资源肥沃且珍贵,是保障粮食生产的核心要素,牙克石市通过土壤治理、科技创新等手段,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保墒抗旱能力,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牙克石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农牧业机械化办公室主任刘春涛说:“我们采取‘政策+技术’双轮驱动。一方面对采用技术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手把手技术指导。目前已建成7个高标准应用基地和1个长期监测点,实时跟踪土壤数据优化技术路径。”

通过近期对不同深度土壤的地温、含水率、秸秆覆盖率等关键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对比,发现免耕模式下的土壤在保墒蓄水、抑制土壤蒸发及提升地表覆盖度方面优势明显,有力证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成效。与此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渠道宣传,农民保护黑土地的意识不断增强。

农户程师傅说:“过去翻地费钱又费劲儿,土壤还越种越薄。现在政府给补贴,技术员直接到地里指导操作,免耕播种省时省力,秸秆盖在地里就像给土地‘盖被子’。去年我家种地实现了增产增收,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住了‘金饭碗’。”

截至目前,牙克石市已完成国家下达的阶段性目标——2022年保护性耕作覆盖适宜面积50%,2025年达到适宜面积的70%的目标。有效减轻了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保墒抗旱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接下来,牙克石市将持续推动保护性耕作成为主流耕作方式,探索“保护+产业”融合路径,让黑土地真正成为永续丰收的“聚宝盆”。
记者:杨琪 陈睿
编辑:刘博宇 吴忠艳
编审:赵宗杰 张革
终审:刘畅 雷建军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