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第九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俄博览会)顺利落下帷幕。博览会期间,中俄嘉宾高度评价两国友好关系及地方合作成果,表达了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共同意愿。双方一致期待,通过博览会、地方论坛等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双边合作,共促互利共赢。
经过双方多年努力,中俄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持续积累,已成为两国关系的亮丽名片、展示地方合作的重要“窗口”以及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关键平台。本届中俄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既证明了中俄经贸往来实现量质齐升的现实,也展现了两国务实合作稳健前行的光明前景。
中俄务实合作成色十足。两国高质量务实合作的招牌越擦越亮。近年来,两国经贸往来不仅在“量”的增长上取得长足进步,在“质”的提升上也硕果累累,“量质齐升”已成为务实合作的“新常态”和“新现实”。中俄博览会展示内容不仅涵盖能源、矿产、机电等传统贸易领域,更扩展至医疗器械、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标志着中俄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合作内涵日益丰富。截至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境内已注册超过9000家中国公司。当前,中俄经贸合作正稳步迈向更高水平。
中俄务实合作动力充沛。2024年,中俄贸易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充分彰显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与活力。地方合作作为中俄关系最接地气、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蓬勃发展,对接合作不断深化。当前,中俄“东北—远东”和“长江—伏尔加河”两大区域合作机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投资、交通、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持续巩固,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对接日益紧密,教育、文化、旅游交流持续增进。地方合作为中俄双边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成为新的亮点。
中俄务实合作根基稳固。今年以来,尽管中俄贸易面临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承压进一步加大,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边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合作“含金量”持续提升。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格鲁兹杰夫强调:“长期来看,中俄贸易额仍将增长,增幅可能不及往年,但趋势将是平稳向上的,这也表明我们的贸易质量在同步提升。”这体现了俄官方对两国务实合作根基的坚定信心。除官方评估外,两国友好合作前景还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数据,中国已超越白俄罗斯,稳居俄罗斯民众心中最友好国家首位,且认同比例连年攀升。该机构认为,中国长期保持俄罗斯最友好国家的地位“值得特别关注”。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积极态度,折射出信任、共同的文化兴趣,以及建立在双方长期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利益基础上的务实伙伴关系特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