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试点航线同步首航启运 重庆“千里轻舟”货运班轮开行

时间:2025-07-25 11:20:00

7月25日,重庆江津珞璜港集装箱码头,随着离泊汽笛响起,一艘装载着36标箱复合材料和一艘装载着123标箱货物的千吨级集装箱货船离港启航,分别驶向万州新田港和云南水富港。

与此同时,涪陵白涛港—云南水富港、开州港—万州新田港试点航线同步发航。

首航船舶从江津珞璜港出发。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四条试点航线同步首航启运,标志着重庆“千里轻舟”货运班轮正式开行。

坚实基础

上千公里高等级航道 多项关键指标居内河前列

“千里轻舟”货运班轮,按照“定港口、定航线、定班期、定时刻、定船舶”的“五定”班轮模式运行,首发四条航线初期每周(月)发航,后期根据货主需求加密发航班次。

“千里轻舟”货运班轮首航启动仪式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艳 摄

“千里轻舟”的开行,绝非偶然。它根植于重庆内河航运多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

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船舶平均吨位等关键指标居内河前列。

目前,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140公里,编织起“水上高速网”。

重庆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滚装汽车运输港,以果园港、新田港、龙头港、珞璜港等为主的铁公水多式联运港口集群基本建成。

2024年,重庆完成水路货运量2.1亿吨、港口吞吐量2.3亿吨、133万标箱,铁水联运年货运量超过2200万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市交通运输委表示,尽管重庆水运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航道还存在堵点卡点,港口枢纽辐射能力不强,运输组织化水平还不高,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千里轻舟”货运班轮依托我市库区1000公里高等级航道体系和多元化船舶运力优势,以四大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为节点,有效串联我市支小河流和中小型港口码头,统筹推进航运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运输服务“软提升”,有效应对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期瓶颈制约,助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和地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货主代表重庆三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毅表示,“千里轻舟”项目的开行,通过干支航道的无缝衔接,企业的原材料可直接从港口运抵厂区,规模化的班轮运营,将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物流保障。

数字赋能

智慧航运平台上线 助力班轮高效运营

首航同时,“千里轻舟”智慧航运平台同步上线。

“千里轻舟”智慧航运平台上线。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该平台以“数字港航”数据中心为基础底座,整合港口生产、物流运输、船舶运行等数据资源,完善货源统一组织、港口和船舶智能调度、“公铁水”多式联运协同、长江上游航运指数发布、物流全过程上链等功能,着力构建长江上游航运数字化生态中枢。

通过该平台,用户可在线查询船期、实时预订舱位,并动态跟踪物流信息,推动传统公路水路物流服务模式重构再造,实现全程物流数字化运营和多方协同管理,为班轮高效运行提供智慧支撑。

多重利好

物流降本增效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市交通运输委表示,“千里轻舟”货运班轮的开行,将为重庆水运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加快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优化调整全市船舶运力结构,盘活利用闲置中小型港口码头,丰富水路运输航线网络,扩大延伸水运腹地范围和服务纵深,迭代升级便捷、高效、智慧、绿色、平安的水路运输服务体系。

——应对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期瓶颈制约。有利于强化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协同联动,构建坝上物流组织体系,有力应对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期间船闸拥堵以及葛洲坝通过能力减少的不利影响。

——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有利于综合利用铁、公、水、管道等综合通道,充分发挥水运运价低、运量大、能耗低等比较优势,提高水路货运量在综合运输量中的占比。

——促进港口与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枢纽港产业园等沿江临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优化布局,有力支撑重庆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未来规划

到2030年 预计开行航线数15至20条

展望未来,“千里轻舟”发展路径明晰。按照“成熟一条,开行一条”的思路,在首批试点开行四条航线基础上,逐渐丰富——长江干线重庆市内航线、长江干线重庆省际航线、嘉陵江乌江小江等干支联动航线、奉节脐橙等特色航线。

到2030年,计划开行“千里轻舟”货运班轮航线15—20条,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运输组合效能,吸引更多适水货物选择水运。

支撑这一发展的是系列举措:

完善码头设施。结合航线开行需求,优化完善码头自动化装卸机械、堆场仓库设施设备等,提升码头自动化水平,有效提升运行效率。

优化船舶结构。打造500—1000吨级的新能源清洁能源船队。

强化绿色环保。大力推广甲醇、LNG、纯电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在船舶、码头设施设备的应用,新建港口同步建设岸电设施,优化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布局,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

严格安全监管。将“千里轻舟”船舶纳入“渝运安”应用。加强交通运输与海事、航道及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确保航行安全。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