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的状元文化传承

时间:2025-07-25 12:08:00

#奋进新山东#​#山东加速度#​#德州头条#​#山东德州#​#我的家乡在德州#​

卫运河的水声在贝州武城的城墙下淌过千年,泥沙沉积,朝代更迭,却冲不淡一个名字——孙伏伽。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当这位前隋旧吏在唐朝首次开科中拔得进士头筹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被正史镌刻姓名的状元,更成了德州文人风骨的原点。


孙伏伽的笔锋如刀。

隋亡唐兴之初,他便以三事直谏高祖李渊:开直言之路,废散乐淫声,远佞近贤。

一句“君不受谏,故不闻其过”,刺穿前朝覆亡的脓疮,也剖开了德州士子的肝胆——谏言如药,忠言逆耳,却是济世良方。

彼时王世充、窦建德旧部流徙令下,中原人心惶惶。又是孙伏伽挺身而出:“王言无戏,去食存信!”他以《论语》为盾,以史训为剑,硬生生逼停了朝廷朝令夕改的政令。那一刻,德州人的硬脊梁在初唐的风烟里铮铮作响。


弦歌湖与状元碑

武城人至今爱在弦歌湖边漫步。湖水映着“弦歌古郡”的匾额,遥想春秋时孔门弟子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教化百姓,弦歌之声飘满街巷。

千年后孙伏伽从此地走出,仿佛子游遗风入骨——他官拜大理寺卿,判案明察秋毫;退居陕州,仍以“忠纯悟主”留名青史。德州文脉,原是以民生为经,以直谏为纬,织就的一张精神之网。


运河码头曾见证另一种传承。明清时期,德州城进士举人辈出,“一榜五进士”“一门八进士”的盛况,催生了“五大名园”。城北李氏“见可园”中,六十六棵古松如群龙盘踞,清顺治状元傅以渐题写的“清未了”匾额悬于亭上,墨香与松涛交融。

园主李柽诗中自得:“招邀嘉客依树坐,酒酣高唱神扬扬”——德州文人的风流,是书卷气里混着运河水的旷达,松荫下藏着济世心。


卷饼与炊烟里的文脉

崇文之风渗入市井烟火。武城旋饼的香气飘了六百年,面皮在鏊子上旋出金黄螺纹,恰似寒窗灯下苦读的年轮。

临邑县于辛庄,一个仅200户的村落,竟走出120多名大学生。农人麻玉山的话朴素如土:“我们庄稼人,只能教孩子靠读书改命。” 当七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同一年飞入小村,炊烟里升腾的,是比状元及第更动人的风景。


今日德州,状元文化早化作无形血脉。弦歌湖公园水波潋滟,孩子们在“矩亭”石阶上奔跑;运河古镇复建的石碑前,游人指尖抚过“槐荫清风”的诗句。

新近开机的微短剧《重回古代学诗词》,更让少年穿越时空与孙伏伽对话——当剧中人吟诵“六十六松如群龙”时,德州文魂在光影中复活。


暮色浸透运河古堤,我仿佛看见孙伏伽青衫拂过城垣。他捧起的不仅是状元冠冕,更是这方水土千年不灭的魂:以墨为犁,耕出卫运河畔的朗朗书声;以脊为梁,撑起齐鲁北境的一片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