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工作法 化解千家事丨践行“两高四着力”·高效能治理·漯河实践

时间:2025-07-26 19:42:00

从村集体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薄弱村”,到年入百万的“明星村”,再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漯河黑龙潭镇老应村把“自治、德治、法治、智治”拧成一股绳,把实事办进老百姓心坎里。

村民应文革最近有个念想,看到村西头旧坑塘改造成500平米生态浮岛公园,风景宜人、功能齐全,他也盼着自家门口的旧坑塘能焕然一新。为此,前天,他试着向网格员提出了想法。让他惊喜的是,仅隔一天,专业测量队就上门了。

河南海存实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应军旺:这路的高度,坑的高度,还有GPS测一个实际数据,把这数据汇总以后,在一周之内,我们会有一个纸质性的文件报上去。

效率从何而来?关键在网格员手机里的“漯小智”系统。村里58名网格员凭借这个“掌中宝”,实现民情上报、隐患巡查、矛盾调解“秒传秒应”。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网格长 应贺杰:人人都下载一个,村里有啥事件了,点这个上报,群众有啥需要帮助的问题,通过这个平台,一提交很快就回应了。

看着施工队忙碌,应文革喜上眉梢。更让他高兴的是,村里邀请他和邻居们共同参与坑塘的规划设计。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 村民:得安几个路灯给坑塘那,不安路灯不中。既然建了,建得好看一点,方便一点。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网格长 应贺杰:大家反映的问题通过“漯小智”平台也提交上去了,(有)回应了咱再坐一块儿商量看看,有啥意见了咱再提提。

智治提速增效,德治则春风化雨。 村里一间暖心的“和事堂”,成了化解矛盾的“稳压器”。退休干部王庆安主动当起调解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拉家常”的方式,成功化解了30多起邻里纠纷。潜移默化中,争当“好媳妇”“好婆婆”的文明新风在村里悄然兴起。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村民 王庆安:俺村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治,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都是乡里乡亲的,既讲情,讲理还得讲法。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 村民:俺的人心齐,卫生搞得好。俺的工厂,合作社都搞了可好,小孩儿不出家门,跟媳妇,都管挣钱。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党支部书记 应朋伟:每天下午我们村“两委”都在这儿碰头,能解决群众的诉求,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件,我们每次都是非常认真地研判,解决我们群众的后顾之忧。

瞄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老应村探索出一条“四治”融合的治理新路,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加速变为“马上就办”,“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濮阳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酒晓玲:老应村在乡村治理这一块也是给我们打了个样,所以我想这次学习之后把老应村的先进经验带回去,接下来是要进一步把网格做实,把战斗堡垒建得强起来,把服务让它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