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孟月 刘娜 实习生 刘湘文图视频
在古老的华夏神话里,身披五彩华羽、身姿优雅的“神鸟”凤凰,于天际翱翔,所到之处祥瑞满盈,寄托着世人对美好生活的无尽憧憬。
现如今,《山海经》中“丹穴之山,凤凰来仪”的传说,在豫西伏牛山的深林中有了回响。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王府竹海度假旅游区,不时出现传说中凤凰的原型——红腹锦鸡的身影。

千年传说照进现实,竹海深处惊现"凤凰"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竹林,石英岩崖壁上掠过一抹鎏金赤红——头顶金冠、尾拖青铜长剑的“神鸟”振翅而起,惊落满山晨露。
这不是神话重现,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在王府竹海景区的生活日常。
自古以来,凤凰便作为祥瑞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中。
为何说红腹锦鸡是凤凰的原型?二者有何关联?
一切还要从《山海经》中的记载说起。《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纹曰德,翼文曰礼,背文曰德,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大意为有种鸟,长得像鸡,身上有五彩花纹,名叫凤凰。它的头、翼、背、胸、腹部的形貌各有不同,这种鸟饮食自然界的精华,自歌自舞,无忧无虑。若有这种鸟出现,天下就会和平安宁。

民间认为,《山海经》的中描述与红腹锦鸡极为相似。红腹锦鸡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羽毛,七种颜色互相映衬,光彩夺目。尤其是飞起时,身姿修长,和传说中的凤凰一模一样。
所以,红腹锦鸡又有林中“凤凰”之称,人们相信遇见他们可以带来吉祥与美好;而他们的栖息地,更是人杰地灵,洞天福地。
开启一场需要运气的邂逅,“豫”见吉祥与美好
那么,如何顺利与“凤凰”相遇?
王府竹海度假旅游区总经理张珂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这是一场需要运气的‘邂逅’。”景区并没有人工限制红腹锦鸡的活动范围,而是让他们天然地栖息玩耍,始终奉行非必要不干预、不打扰的保护策略。
所以,想要见到红腹锦鸡,除了耐心,也需要一点运气。如果能一口气遇到好几只,那更是“好运爆棚”,如若不能,景区内优美的自然环境也能让游客不虚此行。
等待,也是一种生态伦理。景区内,连绵山峦好似被大自然精心披上一层翠绿的竹衣,茂密翠竹层层环绕,微风轻拂,竹叶沙沙作响,宛如奏响一曲悠扬的春日乐章。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为这片静谧山林添了几分灵动俏皮。
红腹锦鸡现身时,便是神话照进现实的奇妙一刻 —— 几声清脆的“咯—咕—咕”鸣叫划破寂静,刹那间,山林热闹非凡,它的到来宛如星辰落入凡间,给宁静山林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如今,因红腹锦鸡的出现,王府竹海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少摄影爱好者更是不远千里专程赶来,只为捕捉红腹锦鸡最美瞬间。为满足游客需求,景区在红腹锦鸡常出没区域设置有观景点位,既方便游客观赏,又避免对红腹锦鸡造成干扰。
同时,景区还在各处设置科普宣传栏,详细介绍红腹锦鸡生活习性、保护意义等知识。
游客张女士向记者感慨道:“一直听说王府竹海能看到红腹锦鸡,这次亲眼看到,真的非常震撼。这里空气清新,山水相依,植被也丰富,给这些野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场所,对我们游客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她表示,平时经常组织这样的家庭出游,希望让孩子亲近自然,远离电子产品,培养对科学自然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且通过景区的科普宣传,也能了解更多野生动物的知识,以后也能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在玩耍中学习成长。”
钟灵毓秀绘就生态画廊,多措并举保护“神鸟”家园
王府竹海景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这里山清水秀,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 90% 以上。景区内大片森林,宛如一座天然生态宝库,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构筑起理想家园。

近年来,随着景区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愈发优良,越来越多珍稀物种在此 “安家落户”, 红腹锦鸡便是其中一员。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红腹锦鸡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需丰富食物资源、适宜气候条件以及安全隐蔽栖息地,而王府竹海恰好满足这些严苛条件。山林中丰富多样的野果、昆虫,为红腹锦鸡提供充足食物;茂密竹林与高大树木,则为它们遮风挡雨、躲避天敌。
为更好保护红腹锦鸡及其他野生动植物,王府竹海景区多措并举。一方面强化对游客宣传教育,引导游客文明观赏,杜绝随意投喂、惊扰野生动物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对景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力度,定期开展巡护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景区工作人员带领记者一一走过红腹锦鸡最常出没的地方,无论雨雪风霜,他们始终不缺席。大家纷纷表示:“红腹锦鸡的出现,不仅是对我们景区生态保护工作的肯定,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这些可爱的生灵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此刻,山风掠过万亩竹海,沙沙声中间或夹杂几声清越鸟鸣。那些传说中的“凤凰”,依然在这片被精心呵护的秘境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说,等待下一次“好运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