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林肚天牛。(资料图)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传来好消息:保护区发现了昆虫新物种志林肚天牛。
近期,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长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鞘翅目系统分类学实验室团队在保护区南岭山脉进行昆虫多样性调查时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并命名了肚天牛属一新种——志林肚天牛。
肚天牛属隶属于鞘翅目、天牛科、锯天牛亚科,目前全球已知8种,其中中国分布3种。志林肚天牛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志林教授的名字命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动物学期刊《Zootaxa》。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体表大部分被覆细小的浅黄色绒毛,其中头部、前胸背板、小盾片和鞘翅的绒毛略长且密集,腹面绒毛较稀疏。头部较前胸背板基部窄,具明显的中纵沟;额部短而横宽,刻点皱纹较粗;头顶微凹陷,刻点粗大。复眼发达且凸出,小眼面细密。志林肚天牛与天目肚天牛亲缘关系较近,目前已知仅分布于花坪保护区。
据采集者陈志林教授介绍,该物种发现于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江坪站附近,采集地点位于海拔约1300米的一片竹林生境中。竹林中独特的微气候条件和植被结构可能为该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志林肚天牛对竹林生境的偏好,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及其与栖息地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志林肚天牛的发现进一步扩充了该属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为花坪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新内容,也为探讨肚天牛属的分类学、系统发育及谱系地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同时,这一发现凸显了花坪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加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