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风从哪来?揭秘→

时间:2025-04-12 23:36:00

这几日,乌鲁木齐乃至全疆不少区域

都能清晰地听到呼呼的风声

4月12日如果前往野外

还能亲身感受一番“风”起云涌的景象

面对这强劲的风

大家心中难免充满疑问与好奇

到底这是吹的“哪股风”

新疆气象台副首席李娜带大家一同拨开“风”的迷雾


这是吹来的“哪股风”?

  “这一场刮的是偏东大风,风力不小,吹在身上还有点温热的感觉,这种天气在咱们这儿还挺常见的。” 李娜说。

在榆树沟路,受大风影响,市民头发被吹的凌乱。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新疆气象台2025年4月11日15时58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伊犁河谷、塔城地区北部、阿勒泰地区西部、乌鲁木齐市南郊至达坂城一带、昌吉州、哈密市北部等地的部分区域有5级至6级偏东风,其中塔城地区老风口和玛依塔斯风区、阿勒泰地区闹海风区、乌鲁木齐市乌拉泊和红雁池等风口阵风10级左右。

  其实,大风在新疆是 “常客”,它性格多变,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一年四季都在上演独特的气象 “大戏”。

  当这一场呼呼的偏东大风从乌鲁木齐吹过。李娜解释,这是因为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山脉北麓,天山山脉中部有西北 — 东南走向的天山峡谷。当天山两侧气压场南高北低时,气流穿越峡谷,受地形强制作用转为东南向运动,从而形成从达坂城到乌鲁木齐南郊(城区)的偏东大风。同时,天山峡谷的狭管效应使气流加速,导致大风天气出现。

新疆大风有三种类型

  “在新疆,大风的影响主要有三种类型。”李娜进一步解释,第一种是由强盛冷空气引发的西北风;第二种是冷空气过境后出现的偏东大风;第三种则是在干热地区的热力性大风,各具特点,且个性十足。

4月12日,在南湖市民广场附近,商家摊位上的风筝迎风飞舞。记者雷婷摄

先看素有冬日“冷酷杀手”之称的寒潮西北大风,是新疆冬季和早春常见的大风类型。 当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等地向新疆移动,冷空气迅速入侵与当地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气压差增大,推动空气迅猛流动,呼呼作响的西北大风就此呼啸而起。这种大风通常伴有降温、降雪或吹雪等天气,影响范围广,风力强劲,可达10级以上,所到之处,降温、降雪或吹雪等天气现象纷至沓来。

  李娜说,风口地区西北大风还会“加速”,比如在兰新铁路的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气流穿过狭窄峡谷或山口时,受狭管效应影响,风速急剧飙升至40米/秒,相当于12级至13级超强风力。

  偏东大风堪称“两面派”,是新疆一种较为特殊的大风天气。

  李娜解释,偏东大风在南北疆形成的原因不同。在北疆和东疆,当新疆被高压脊控制,处于蒙古高压后部时,它就化作喜欢“回流”的大风。吉木乃县城以东,哈头山、马斯阔孜山等山体间峡谷仿若“加速赛道”,东风刮过,狭管效应使其风力大增。若遇稳定积雪或新增积雪,大风裹挟雪花,“闹海风”便汹涌来袭,风吹雪、雪暴等景象蔚为壮观。南疆偏东大风则是前期冷高压聚于东疆,与南疆盆地暖气流“交战”,冷空气经天山与塔里木盆地间通道涌入,形成偏东大风,引发库尔勒等地沙尘暴。

  热力性大风宛如“午后精灵”,这种大风在午后至傍晚时段较为常见。

  热力性大风常出没于新疆广袤的沙漠、戈壁地带、吐鲁番盆地等。

  李娜分析,这些区域在强烈太阳辐射下,仿若巨型“太阳能吸收板”,地面急剧升温,近地面空气受热如沸水般上升,形成热低压,周围冷空气纷纷涌入,午后至傍晚时段,热力性大风便翩然而至。吐鲁番盆地是它的常驻地,炎热午后,大地炽热,热风准时袭来,带着太阳的温度,为这片土地添上一抹别样风情。

  这一场风范围有多大?

  实际上,4月8日至10日,新疆也经历了一次冷空气大风,新疆气象台于8日12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11日地面冷空气过后,蒙古冷高压与气温回升的北疆东疆地区形成压差,再次给新疆偏东大风天气。

水磨沟区南湖北路街边被风吹倒的自行车。(4月12日摄)记者雷婷摄

  对于国内其他省份而言,目前多地也正在经受冷空气过境造成的西北大风,中国气象局于4月12日发布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为何本次国内多地大风阵风风力很强?

  李娜说,大风形成有两种机制。第一种,地面冷空气经过,与前期暖空气间形成强盛的气压梯度,造成范围比较大的大风天气;第二种,高空风速大,地面受太阳加热,暖空气上升,高空冷空气会下沉补充,湍流交换过程中会将上层大风速带下,从而造成地面大风,此类大风特点阵风强,日变化大。

  此次国内大风天气就是两种机制共同造成的。10日至11日地面冷空气过来造成东北、华北等地大风;12日后主要为第二种机制大风,地面冷空气过后,太阳加热,垂直方向的“动量下传”效率增大,会造成午后的阵风。

  气象部门提示,在大风天气来临之际,广大市民要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关好家中门窗,对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进行加固处理,妥善安置好放置在室外的各类物品,避免造成损失,同时别忘了遮盖好建筑物资。外出的行人要格外留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出行,大风呼啸时切勿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下方停留,谨防意外发生。此外,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关注森林、草原等区域的防火动态,严格防范因大风引发的火灾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态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