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从3.5万人口增量看城市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5-04-21 09:18:00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发布2024年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末内蒙古常住人口为2388万人,较2023年减少8万人,降幅达0.33%。从地区分布来看,常住人口数量及变化差异明显。其中,呼和浩特市年末常住人口为363.94万人,同比增加3.53万人。

全区人口减少8万,而呼和浩特市却逆势上扬。

人口的增长,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发展潜力释放的有力证明。这一增长态势不仅反映了呼和浩特在吸引人口方面的强劲势头,更彰显了其在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协同努力。

呼和浩特深谙“产城人”融合之道,将产业发展作为人口集聚的根基。通过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不仅创造了就业增量,更重塑了城市经济结构——2024年“六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相互耦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强大磁石。

今年,呼和浩特出台《关于促进人口集聚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呼和浩特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计划到2027年底新增投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30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00户,“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市属国有企业年度招聘人员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占比不低于50%。

可以预见,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不仅会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还将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诸如餐饮、住宿、销售等行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

此外,呼和浩特人口增长的得力之举,还在于“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及其后续的“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

为吸引和留住大学生及青年人才,呼和浩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到“促进人口集聚16条”,呼和浩特从多个方面为年轻人考虑,不仅为来呼求职面试、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5天免费短期住宿,还对签约重点企业的人才提供高额奖励,这不仅是对人才的尊重,更是一种激励,让大学生和青年人看到了在呼和浩特发展的价值。此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的补贴和支持,更是鼓励有梦想、有能力的年轻人勇敢创业,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和创新力量。

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是很多家庭选择定居城市的重要考量因素。近年来,呼和浩特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持续投入,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教育方面,呼和浩特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大金秋教育集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等16所区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组建近百个“名校+”教育集团。在医疗领域,与北大肿瘤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分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变态反应、肝病等5个国家级医学分中心。

这些政策措施紧密围绕民生需求,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

产业发展提供岗位支撑,人才政策构建引才磁场,公共服务创造宜居环境,呼和浩特的人口增长,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协同发展形成的“虹吸效应”。这座“青色之城”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发展脉搏,北方城市同样能在人口竞争中谱写新篇。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呼和浩特还将释放出更为强大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口汇聚于此,共同融入城市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为呼和浩特勾勒出更具魅力的远景轮廓。


丨来源:青橙融媒(李海珍)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