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拆解丨美航运协会负责人:对外贸易支撑美国经济 中国生产能力无可替代

时间:2025-05-10 21:33:00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中美经贸高层瑞士会晤前夕,美国太平洋商船协会(PMSA)主席 迈克·雅各布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解释了对外贸易和美国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华贸易的重要性。一起来拆一拆。

在美国港口,我们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进口模式。一种是进口制成的零售商品。例如当我们讨论来自中国的产品,会说到家具、玩具、通讯设备等,这些商品是在海外完成生产,然后基于订单被运送到这里,成为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商品。

此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模式。有大约45%通过美国港口进入的产品实际上属于中间品进口,这些中间品在美国制造业中作为零部件进行再生产,其中包括美国制造商可能需要的所有组件,而它们的定价则是由全球市场决定的。

白话拆解

对外贸易既满足“美国消费”也支撑“美国制造”。

以中美贸易为例,来自中国的玩具、餐具、服装、日用品等,满足了美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这是普通美国人“看得见也摸得到”的中国元素。

与此同时,电机、电气设备零附件、机械器具零件、车辆零附件等中间品,也是中国主要对美出口商品,这些中间品能否以合理的价格实现充分供应,对美国制造业而言同样重要。

而白宫的单边关税政策,让美国消费者和美国制造业同时面临“缺货”和“高价”的双重困境。

美国经济有多少不同的环节与(航运业)相关联,其实很难通过想象来理解。即便知道美国港口的运输量巨大,人们也很难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们是很抽象的。比如2000万个集装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我们在这里每实现100万美元的进口,就会为美国经济总量贡献200万美元,并支撑12个美国国内就业岗位。而同样的情况,正通过集装箱的进入而不断累积。

白话拆解

对外贸易不仅没让美国“吃亏”,反而让美国经济“增值”。

国际贸易发展至今,已成为需要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市场营销、金融服务、数字商务等多领域、多行业联动的、复杂的产业链条。各国之间通过基于比较优势的商品交换实现共同发展,各行业之间通过分工协作满足彼此需要。

包括对中国在内,对外贸易支持了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业务需求和工作岗位。这笔经济账,不能仅仅基于货物贸易的顺差或逆差数字来算。

整个美国西海岸都是对华贸易的中心区域,我们已经看到整条海岸线上各港口的贸易量都在下降。我们正在关注需求的变化趋势。基于关税的不确定性,可以预料美国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从短期来看,我们在中国之外找不到足够的生产能力。

白话拆解

“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解决不了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当前中美货物贸易格局的形成原因,是美国多年来自身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态势就已经显现。如今,制造业在美国经济总量当中占比仅一成左右,经济结构的转变推动了美国企业将更多制造环节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地方迁移。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承接美国企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则是基于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的客观经济规律的“市场选择”。

试图以一国政府的行政力量逆转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这种“内病外治”的做法只会让美国经济困局愈发“积重难返”。

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编辑丨陈濛林维

签审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