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收购右手做LP后,片仔癀1358万押注慢阻肺的兑现期有多远?

时间:2025-04-15 14: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近日,片仔癀以1358万元收购“温肺定喘颗粒”全部权益,正式入局呼吸赛道。这款具有补肺温肾功效的1.1类中药新药,若研发成功将成为国内该领域首个获批的独家中药,市场前景广阔。

医药行业资深营销专家李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片仔癀收购新药体现了中药企业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需求,从企业转型和资本市场角度看,收购1.1类新药对其短期股票和市值可能有利。

然而,这条掘金之路亦是两难困局,当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疗领域已聚集化药、生物药等多类竞品,中药创新药面临“前狼后虎”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临床指南显示现有中成药治疗COPD的证据质量普遍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片仔癀近年研发投入持续收缩,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滑19.59%,在同行中处于较低水平。在创新药研发平均需要6至8年的背景下,这样的投入能否支撑长期研发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片仔癀却在产业基金领域大举布局,2024年以来累计出资近5亿元设立多只大健康基金,业内亦有疑虑,这是否存在“重整合、轻创新”的倾向。

买中药创新药,体会呼吸赛道的“冰与火”

根据片仔癀与山东康众宏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众宏”)达成的协议,以1358万元的价格收购康众宏拥有的中药1.1类新药“温肺定喘颗粒”技术及知识产权等全部权益。此举被业界视为其拓展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关键落子。

此次片仔癀公司收购的“温肺定喘颗粒”具有补肺温肾、止咳定喘、化痰祛瘀的功效,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证的治疗。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中药产品获批上市。这意味着,若研发顺利推进,产品将以独家中药的身份实现上市销售。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全球每年大约有300多万人死于慢阻肺,占全因死亡的6.0%。在国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推动,COPD患者人数也在持续增长,按照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对于此类中药新药而言,亦可能陷入“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目前COPD治疗领域已聚集了包括化药、生物药在内的多类竞品,中药新药必须证明其差异化价值。

虽然上市中成药鲜有说明书中明确治疗慢阻肺的,但是临床工作中许多中成药应用于慢阻肺治疗。《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指出,慢阻肺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成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某些中药具有祛痰、舒张支气管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此外,《中成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已经对玉屏风制剂、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补肺活血胶囊、丹龙口服液等多款药品治疗慢阻肺相关病症做出了研究。

但由于缺乏证据,上述指南也透露,证据质量普遍较低,无法很好地回答预期的临床问题,例如中成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中成药联和西医基础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中成药治疗慢阻肺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中成药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腹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药创新药的疗效评价体系相对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中药创新药进入市场需要突破现有竞争壁垒,面临较大压力。

希望专属应用于慢阻肺的中成药及高质量证据的出现,更是中药界的共同期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指南仅基于当前可得最佳证据,对有明确优势的病种或某个环节推荐使用中成药,未涵盖某个疾病的所有临床问题,不能代替疾病的治疗指南。中成药临床高质量研究文献数量少,影响了推荐的证据强度,但为后续更有针对性的循证生产高质量证据,提供了明确方向和需求。

片仔癀亦指出,还需开展临床试验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审批通过后方可生产上市。而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市场规模具有不确定性。

另据米内网数据,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在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规模均超过300亿元。苏黄止咳胶囊、肺力咳合剂、强力枇杷露、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排名靠前,且均为正增长。

对片仔癀而言,收购只是第一步。参照行业经验,这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根据片仔癀曾在公告中列出的研发周期。以安宫牛黄丸为例,按该类药品的平均研发周期为5.37年。另据公开信息,一款中药创新药的研发需要经历立项、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报上市等阶段,整体研发周期至少需要6至8年。

然而,片仔癀的研发投入呈现收缩态势。根据WIND数据,片仔癀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6亿元,同比减少0.06%。再之前,2022年至2023年则分别为2.30亿元、2.32亿元,其研发费用在同行低于白云山、以岭、天士力、华润三九等企业。

在创新药研发“烧钱”已成行业共识的背景下,这样的投入能否支撑长期研发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资金流向?产业链整合还是中药创新

其实,在2020年新版中药注册分类实施后,中药创新药研发如火如荼。2020年9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将中药注册分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和同名同方药,前三类均属于中药新药,分别对应中药1类、中药2类以及中药3类。

药智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IND申报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4年品种数达到63个,年复合增长率62.66%。批准临床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4年品种数达到46个,年复合增长率84.15%。

这种热度在妇科领域尤为明显——片仔癀的养巢颗粒、康缘药业的连参更年颗粒等1.1类新药在2025年3月密集获批临床。

虽然中药创新正在经历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型,但企业需要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研发投入的关系。为此,不少企业选择构筑大健康版图,通过产业基金在上下游广泛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一级市场上对于中药领域的布局集中在对于中药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

在2024年半年报中,片仔癀表示,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参与设立两只基金(暂定名:圆山基金、盈 科基金)。在保证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下,以基金投资为抓手,充分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源、管理及平台优势,加速医药产业聚集,加强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

根据后续披露的消息,2024年9月,片仔癀全资子公司漳州片仔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片仔癀投资”)与多家公司共同设立的漳州圆山大健康产业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片仔癀投资出资2亿元,该基金旨在加速医药产业聚集,加强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

2024年11月,片仔癀投资参与发起设立的片仔癀盈科基金顺利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基金总规模10亿元,主要投资于中医药产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行业的企业或项目。其中,片仔癀投资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2.9亿元,占片仔癀盈科基金的比例为29.00%。

在已出资近5亿元的基础上,片仔癀2025年持续加码。2025年4月1日,片仔癀宣布,基于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考虑,立足现有发展需求,积极寻找新增长点,增强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持续竞争能力,在确保主营业务发展的前提下,拟投资招盈基金。

片仔癀投资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认缴出资2亿元,片仔癀关联方漳州片仔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缴出资1.5亿元。招盈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10亿元,基金管理人为招商致远资本,基金主要投资于生物医药、中医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医疗服务等领域。

在同样手握传统国家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药身上,这一趋势得到了印证。2024年11月,云南白药与中银国际投资共同设立的云南省中医药大健康创新基金,将以“直投+子基金”的模式重点关注云南省中医药产业链企业,拓展覆盖全国范围内中医药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各类企业。

同样是为了产业链,片仔癀还磨刀霍霍向大健康领域。2024年,拟以2.54亿元收购明源香料 100%股权。明源香料的核心资产为对漳州水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仙药业”)的30%股权投资,除此之外未开展其他业务,无实质经营。而后者盈利板块主要基于风油精的销售,盈利模式较为稳定。

虽然片仔癀解释,此举是为探索培育新的增长点。但是业内不乏质疑,一是收购未取得水仙药业控制权,仅间接收购水仙药业30%股权,对业务的协同性或更局限在品牌提升方面。二是按照片仔癀披露的假设收购完成后分红水平保持在1000万元,每年为其带来近300万元的分红现金流入。收购所花的2.54亿元回本之期遥遥,增强盈利能力的作用甚小。

在市场,此笔交易被叫停,片仔癀后续声明称:“当前交易价格可能存在磋商空间,交易方案还需进一步优 化调整;为充分保障公司及股东权益,决定本次关联交易暂缓执行。”

据来觅PEVC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一级市场围绕中药领域已发生融资案例13起,整体来说中药的获投领域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种植以及中成药领域,中药新药领域的投融资案例发生仍然相对较少,伴随着未来中药在全球医药体系中科学性和可信度的提高,围绕中药领域“创新”发展的一级市场投融资热度或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随着更多循证证据出现、中药创新药上市,此类重整合、轻创新的倾向或能得到扭转。在大势之下,中药企业如何顺势转型,走出一条平衡之路,正是市场所观望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